最新关注     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关注
 
最新关注
 
武装自己迎战大萧条。。。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12-8-8 点击数:2993 返回:最新关注
 

武装自己迎战大萧条 值得关注的四大类全球投资

2012080805:52

来源:《钱经》

  策划/本刊编辑 孙磊 杨欧非

  文/本刊记者 张蓓 陈伟 杨森 辛云飞(实习)

没有一条路会永远是直的,也没有一种价格会永远上涨,有高潮必然会有低谷。道理虽简单,但多数人从骨子里愿意相信,明天会比今天好。

  三十年的改革开放给国人带来了大量的财富,我们开始享受现代生活的乐趣,也培养出了一套自己的理财思路,并已经习惯花明天的钱,做超前的预算......不知不觉中我们来到了一个拐点。

  当看到希腊人在街边排队领救济,看到西班牙房价的快速下跌,看到美国人面对养老金缩水时的无奈,乃至看到国内的一些产业开始出现萎缩,我们不禁会在这个炎热的夏天感受到经济寒冬的冰冷。

  我们研究了日本人在经济低迷二十年中的理财,能得到的重要经验就是:在大环境不好的情况下,更多的努力并不能换来更高的回报。也只有此时,才更会领悟到“小富由人,大富由天”的无奈。

  是时候我们该做一些改变了:多研究一下全球经济形势,多做一些理财上的调整。在未来几年,我们很难再像过去三十年一样财富高速增长,但我们至少要学会保护自己的财富,安全度过这个席卷全球的大萧条。

  理财大拐点

  有时候,人们喜欢用以诗人般的浪漫情怀憧憬未来,为自己设计出梦幻般的前程;但更多的时候,我们需要用经济学者的头脑去理性思考:明天是否一定会比今天好?

  1980-2007年间,全球经济增长了3.5倍多;全球GDP以实际价格计算增长了2.5倍;全球股票市场价值增长了近14倍;金融资产总价值从人均约2700美元飙升至约28500美元,这是全球经济扩张和财富创造的辉煌时期。

  幸运的是,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启动这轮全球化大发展的几大核心事件之一,同样重要的是,我们30年改革的巨大成果也得益于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在中国,整整两代人都受益于这30年的变革。

  于是,在大多数年轻人的记忆里,父辈们靠自己的努力从贫穷到小康,他们中的佼佼者更是凭借自己的拼搏和智慧真真切切地实现了自己的“中国梦”。所以到今天,他们仍会幸福地回忆自己半生的奋斗,乐观地告诉儿女,只要用心经营,日子总会越来越好……

  可如今,这种情况正在发生改变。

  经济学家们普遍认为,由于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全球经济经历了一个较长时期的繁荣,社会乐观情绪达到顶峰,企业大肆举债扩张,消费者过度消费,导致经济体的杠杆处于一个很高的水平。

  杠杆化使借贷与投资活动更加频繁,规模更大,所需资本更少。但这也会带来更大的风险:还本付息的难度增大,错误被放大,纠错的机会减少。于是,美国房地产的过度杠杆化引发了次贷危机,以此为导火索,暴露了金融系统的过度杠杆化,甚至是政府的过度杠杆化,全球性金融危机就此爆发。

  无可否认,美国两轮的“量化宽松”和中国的“4万亿”就像两剂强心针,让全球经济似乎又“生龙活虎”起来,但没多久就露出“虚假繁荣”的面孔。从种种迹象来,如今的欧债危机只是同一症结的持续不同反应罢了。

  从日本的经验来看,财政政策虽然有助于促使经济自动恢复,但是并不能改善经济状况本身,民间消费和投资才是维系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所在。当两者萎靡不振时,增大政府财政支出仍然无济于事,就好像一个马拉松运动员最好的成绩是2小时30分,有时候可能因为生病或是受伤跑到3小时,这时候要想恢复去看医生就可以,但如果是因为平常训练不够造成体能下降,那么无论看多少医生都无济于事,因为提升体能最根本的方法只能是练习。

  不得不承认,世界经济正处在去杠杆化的趋势中,衰退和停滞很可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身在其中的中国面临的问题更加棘手。即使没有过度杠杆化的问题,全球经济的衰退也必然遏制中国经济赖以依托的外部环境,再加上内部发展诸多矛盾的积累,新一轮改革迫在眉睫也危机重重。我们已经在经历经济增速的下滑,又怎知衰退不会降临在自己身上?

  衰退到底意味着什么?当我们带着疑问去搜索答案时,对日本经济了解颇多的对外经贸大学亚洲经济共同体研究员副院长夏占友给我们提供了很多资料。他提到一位今年已经94岁的日本朋友,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这位朋友在东京都内离市区20公里的地方有一座不错的别墅,几年后他把之前价值1亿日元的独栋别墅卖掉,搬到离市区35公里左右的地方,换了一套7000万日元左右的房子,而在他80多岁的时候又一次把房子卖掉,在离市区50公里的地方买了一套价值2000万日圆的两室一厅。每次换房的差价都成为这个家庭的一项重要收入,用来支付自己的养老和日常消费。所以对大多数日本人来说,房子是越住越小的。

  这就是所谓的衰退,当两代中国人都根深蒂固地认为房子应该越买越大、车应该越换越好的时候,日本人用现实提醒我们日子并不一定是越过越好。这甚至与个人能力和付出的努力无关,即使像“工蜂”一样工作,也不一定有真正的改善。也许日本居高不下的自杀率不仅源于他们骨子里杀身成仁的观念,更多的是源于漫长的经济衰退中对生活的迷茫和绝望。

在过去30年财富创造的辉煌时期,人们几乎不用做什么就能享受全球财富增长的盛宴,而当萧条来临时,做什么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

钱没啦!欧洲“猪国”慵懒地走向凋零

  多年来欧洲普遍的高福利和悠闲的生活状态,已经使欧洲人的理财意识逐渐退化,所以,在面对全球性的经济萧条时,他们始终是被动的。他们中五个典型的“好吃懒做”国家,被称为“欧洲猪国”(Pigs),即葡萄牙(P)、爱尔兰(I)、意大利(I)、希腊(G)以及西班牙 (S)。

  希腊家里没钱,还能怎么办?

  《纽约时报》撰稿人罗塞尔•肖托近日在该报网站上刊载文章,对希腊人的当前生活进行了描述,“一个希腊的记者所在的左倾主流日报已经四个月没有发工资,他的其他同事也都是如此。尽管如此,仍旧几乎没有任何职员从这家报社离职(现在这家报社已经破产),原因在于辞职后也无处可去。相比之下,Vafiadis一家的情况似乎比这位年轻的记者好一些,尽管现年56岁的Vafiadis已经在去年9月被他工作了10年的建筑公司裁员(公司由近千人裁至两人),但他妻子的工作还在(即使工资也在缩水)——在一个幼儿园自助餐厅中做厨师。”

  裁员还不算什么,更可怕之处在于Vafiadis家里没有积蓄,原因是在2000年买房时他用毕生积蓄付了头期款。

  在加入欧元区后,希腊盲目地尝试模仿其他国家,而这样做的代价是偏离了自己的自然优势和生活方式。有人说“现代希腊的民族精神是债务缠身的美国消费者至上主义的赝品版本”,他们贷款买豪华车,像有钱人一样生活、消费,他们过于放松而不愿运作一种有效率的经济。

  可如今,许多指标都表明,希腊正在经历现代西方国家从来都没经历过的事情。

  自2009年以来,已经有四分之一的希腊公司倒闭,一半的小企业称其无力发放工资。在2011年上半年中,希腊的自杀率上升了40%。一种实物交易经济已突然涌现出来,原因是人们试图在破碎的金融体系以外找到应急的办法。25岁的年轻人中有将近一半的人正处于失业状态,在去年9月份,参加移民澳大利亚的政府赞助研讨会人数仅为42人,而一年后却达到了1.2万人。人们已将大约三分之一的钱从银行户头中取出,许多人一面将自己的积蓄藏在床底或埋在后院,一面感慨:“谁会信任一家希腊银行?”

  据希腊农人工会称,在2008年到2010年之间(当时危机甚至还没有触及顶峰),随着“欧元资本主义”梦想的消亡,有3.8万人已经丢掉或是放弃了工作,重新回到土地上,通常都是回到各个岛上的故乡。前会计师和网络设计师们现在正在纳克索斯岛上种植土豆,在克里特岛上照料小麦田。一年前因无法忍受薪酬削减过多而放弃工作的一个雅典公务员将希望押注在一种名为“毒马草属”的药草上,他的贮藏室中塞满了存放产品的大箱子,等待着运到雅典的市场上出售。

  对于一个正在危机中寻找可行性的国家来说,从这种个体的故事中也许能看见一丝希望,但现实是更多的人并无应对之策。最终希腊会发生什么,恐怕还是要取决于全球经济的大环境。

西班牙:背着债务、跟着房价往下跳

  古斯塔夫•坎特波米今年60岁,拥有建筑学博士学位,是西班牙的一位大学教授,也是巴塞罗那B23建筑公司的合伙人兼首席执行官,同时还担任北京一家中国建筑公司的首席建筑顾问。他在西班牙第二大城市巴塞罗那拥有自己的房子,在北京工作时租房子住,和很多如今面临危机的西班牙人相比,他显然要幸运很多。

  在2008年英国报纸开始一本正经地报道西班牙的问题时,古斯塔夫就意识到自己和周围人的生活已经开始发生改变。西班牙是欧洲福利最好的国家之一,有完善的全民医疗保险覆盖、免费的公共教育、65岁即可退休。危机爆发之后,政府财政紧缩,曾经享受的各种高福利都在大幅地被压缩,像古斯塔夫这样的中产也开始担心自己的养老金缩水,尽管他认为在养老方面,很多西班牙家庭的子女可以提供大力的支持,但糟糕的是,目前西班牙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失业,30岁以下的年轻人失业率已经达到了50%,这是一个非常可怕的数字。如果情况继续恶化,靠子女养老的希望也会越来越渺茫。

  古斯塔夫告诉本刊记者,在危机来临之前,除了享受政府提供的高福利,西班牙人根本不理财,他们甚至对此一无所知;而在危机之后,西班牙普通老百姓就更没有什么有效的应对之策,他们也不会做投资,因为害怕失去手里的财产,危机当前,谁都不想冒风险。

  尽管自己并不存在失业问题,但古斯塔夫认为,由于房地产市场已经饱和,信贷也受到限制,自己所处的建筑行业的确危机重重,与5年前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危机之前,西班牙的房地产市场经历了相当长的一段繁荣期,虽说西班牙人不懂理财,却对投资房地产颇有兴趣,这其中有诸多社会经济的原因:一大批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婴儿潮”时期出生的人成立家庭,单亲家庭和丁克家庭的增加使得人们对住房的需求增加;大量拉美移民涌入也增加了住房需求;西班牙一些沿海城市的阳光和海滩,一直都是德国、英国等欧洲国家度假别墅的首选地;最重要的还有,西班牙人均收入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显著增加,更多人因此能够圆“买房梦”。

  在1960年以前,大多数人以租房为主,但是上世纪70年代发生滞胀后。一浪接一浪的物价上涨让西班牙人认定,拥有一套房产是最安全的投资方式。西班牙人把大部分财富都投入房产,即使在收入最低的家庭中,也有大约10%拥有第二套房产。然而,房地产市场的繁荣也让陷入危机的西班牙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因为为了买房,西班牙人借了不少债。

  今天西班牙经济的一大忧患,也是评级机构降低对西班牙主权信用评级的主要原因,便是高达GDP两倍以上的私人部门债务——虽然西班牙的公共债务水平在今天的欧盟中并不算高。2009年,西班牙所有银行贷款中对开发商、建筑商和买房者的贷款达到1.11万亿欧元,相当于西班牙GDP105%,占到了西班牙私人部门贷款的60.3%,这个比例比上世纪90年代中期高出近一倍。目前,3230亿欧元资产和房地产开发商借贷在银行的账上,接近1750亿欧元被西班牙政府认定为“麻烦资产”。

  到目前为止,西班牙的房地产市场已经全线下跌了35%左右,据业内人士分析,西班牙房产泡沫破灭到这种程度,还只是刚刚起步而已,房价必然会一跌再跌。眼下的房价走势,好比是从山顶掉落的石子,目前看来,才落到山腰,要落到谷底,或是地势更为低洼的盆地,还需假以时日。

  买房,这个西班牙人唯一的资产保值方式,成了大部分西班牙人资产缩水的元凶,对整个西班牙经济打击巨大,许多家庭此前存下的少量积蓄也在不断缩水,他们只有靠改变大手大脚的消费习惯勤俭度日。

意大利:理财?不懂!看政府咋办吧

  今年27岁的劳拉来中国已经五年,最初只是来北京学习中文,现在已经在北京安了家,成了正宗的北京媳妇儿。听劳拉讲述意大利人的情况,比天天听各种财经评论员大谈欧债危机生动许多,不用堆砌经济数据就能让人感同身受。

  已是北京媳妇儿的劳拉每年都要回一次意大利看望她的家人,那是一个非常普通的意大利家庭,居住在意大利北部一个城郊小镇,劳拉告诉我们,意大利不像北京那么大,即使住在郊区,在城里上班的话开车20分钟就到了,而且意大利也不堵车。

  劳拉家在意大利的房子是一个有300多年历史,拥有前后花园和一大片农田的三层古老建筑,住着13位家庭成员,但并不拥挤。据劳拉说,房子是很多年前她的外祖父买下的,现在在她的外祖母名下,如果要过户给子女需要交房屋评估价15%的税。在意大利,这样颇有历史的老房子非常多,很多家庭代代相传,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人需要贷款才能拥有自己的房子。

  在中国,普通老百姓的感觉是2008年金融危机后经济复苏,然后又出现了欧债危机,但在意大利人眼里,2008年金融危机后经济就一直很低迷,已经糟糕了四五年,老百姓的生活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劳拉一个朋友的妈妈在国企(指警察、政府行政部门等工作)工作了15年,以前是1500欧元/月,但现在已经连续3个月每月只拿700欧元了,主要的原因是政府加收了很多税。她已经离婚,没有老公,有两个孩子,一个已经独立,另一个还在上大学,除此之外,这个家庭还要支付每月600欧元的房贷,生活已经难以为继。据劳拉说,在意大利,一个三口之家一个月的花销差不多需要2000欧元(包括600欧元左右的房贷),但目前意大利人均工资只有1300欧元/月,也就是说,即使两个人都工作养家还是挺紧巴的。

  尽管没有西班牙那么高的失业率,但意大利年轻人毕业后也很难找到稳定的工作,劳拉的妹妹学艺术专业,现在在一家艺廊实习,没有实习工资,也不知道将来能不能找到合适的工作。经济不景气,五年来一直有企业在倒闭,现在意大利很多企业招人都只招实习生,实习半年然后再找其他实习生顶替,这样可以支付较低的薪水,一般为400欧元左右。

  从劳拉的描述中看得出,很多意大利人对政府还是非常失望的,对前总理贝卢斯科尼的评价尤其差,他们的家庭聚会上都会谈论老贝在任期间的种种恶行。但面对危机,他们对经济学家出身的马里奥•蒙蒂似乎还挺有信心,认为意大利的情况比希腊和西班牙都要强,政府最终能够解决眼前的困境。

  劳拉承认,面对危机和衰退,大多数意大利人并没有自己的应对之策,她周围的人也没有任何理财意识。就投资而言,劳拉认为中国人是因为手里有钱才会做投资,比如,中国人大多全款买车,但在意大利即使车比中国卖得便宜也基本都是贷款买;中国人喜欢买房投资,但意大利普通人是没有钱买房投资的,他们更多的是把多余的钱存在银行,而且这种储蓄也不会太多。尽管很多人明白受经济危机的影响,国家的养老金有巨大的缺口,也在寅吃卯粮,但过去的高福利让他们相信自己的晚年生活仍然是有保障的,就连在中国已经生活、工作了五年的劳拉,也打算将来回到自己的故乡补缴一定的养老保险,在意大利度过自己的晚年生活。

日本:“忍辱偷生”二十年

  夏占友:

  对外经贸大学亚洲经济共同体研究院副院长,对日本了解颇深,1977年~1979年,被公派到日本留学,系统学习日本经济、近代文学和日语语法三个专业,19861990又得到东京经济大学留学的机会,攻读世界经济硕士学位,1992年在商务部驻日本的使馆工作,做了4年的外交官,那之后的许多年,夏占友一直是日本很多知名大学的客座教授。

  全球性经济危机“充满杀气”,在我们讨论和恐惧全球性衰退时,只有日本人真正经历过漫长的衰退期站。在这个时点,日本这失去的二十年对所有人来说是如此的珍贵,提醒我们看清危机,也提醒我们学会应对。

  前后十多年在日本的工作和生活,夏占友和日本普通人一起挤过电车,住过廉租房,上至国会议员,下至社区管理员他都有深入的接触。

  日本是最早崛起的亚洲国家之一,“二战”后只用了23年时间就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夏占友第一次留学日本的时间正是日本最好的时候,那时候他总是感慨:中国什么时候能赶上日本就好了!最明显的差距就是,在日本只要有钱就能买到任何东西,很方便,物质极大丰富,而当时的中国正是改革前期非常落后和迷茫的时候,物资短缺。夏占友回忆说:“我们那时候回国连卫生纸和色拉油都往回带,保鲜膜和巧克力食品更是国内见都没见过的。”

  经济学家认为,日本经济真正的转折是在1984年“广场协议”日元被迫升值之后,但在很多日本人眼里平成元年(1989)年,就是日本“失去的二十年”的原点。

  经济崩溃前的全民大理财

  夏占友对当时的情况记忆犹新,在他看来日本泡沫经济崩溃前,当时的股市和楼市跟2008年危机之前中国的情况一模一样,全民炒股,房价暴涨,认为只要炒股就赚钱,楼市永远不会下跌,银行永远不会倒闭。

  在房价最疯狂的时候日本人认为,把东京23个区卖掉就能买下整个美国,在东京银座明信片那么大的一块地,连只脚都站不住就能卖一亿日元,合800万人民币。很多日本人贷款买房,银行也鼓励民众贷款买房,但那些贷款最终都成为坏账,几乎让所有的日本人都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股市更是从最疯狂时的38915点,一路暴跌然后陷入长期低迷,直到现在也不到9000点。日本电信电话公司股票上市就高达90万日元一股,大家抢着买,最高涨到了340万一股,而现在却不到30万日元一股,你想卖还卖不出去。经过了20年的调整,很多日本的大公司目前都在100日元以下一股,100日元什么概念,连瓶可乐都买不了(可乐价格约为120150日元)。

  在全球经济飞速发展的时候,日本却经历了漫长的衰退期,虽说泡沫经济之后日本人的实际生活并没有太大的改变,虽然国内产业的空洞化导致税收空间越来越少,政府越来越穷,但股市和房市的大崩溃让日本人在理财的选择上异常谨慎,即使日本的银行基本都是零利率,大多数中产阶级家庭仍然以储蓄为主,因为日本已经有将近30年没有见过通货膨胀了,由于日元不断升值,日本的通货膨胀率持续呈现负值,他们没有“跑赢CPI”这个课题。

  据统计日本的个人金融资产中储蓄几乎占了一半的比例,这在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中是相当高的,一半的资产都属于保本经营,所以在资产构成上呈现出低风险、低报酬的偏好,高风险的市场发展不足。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外资证券大举进驻赤坂、六本木地区,正在大家都以为将告别储蓄时代、进入投资时代时,泡沫经济的破灭让这些证券公司很快撤出,消失得无影无踪。

  “渡太太”的零利率存款经

  在上世纪90年代末的金融危机后,日本的银行储蓄利率降为0.02%,被称为“零利率”。这一政策促使许多原本靠银行利息理财的家庭主妇也在考虑其他理财策略。其中一个看似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将手里的钱换成外国货币,存到利息较高的外国银行里去。而这种方式一旦操作熟练,就演变成了我们非常熟悉的一个词——炒汇。

  当时,家庭主妇们占据着日本外汇保证金市场近1/3的成交量,形成了一只具有强大金融影响力的“太太军团”。日本主妇们喜欢卖出手中的日元,买进银行利息较高的澳元或新西兰元,并存入当地银行。新西兰人发现日本人账户中有许多姓“W atanabe(渡边,日本四大姓氏之一)的,就称呼这些外汇市场上的日本主妇为“渡太太”(Mrs Watanabe)。这样,“渡太太”一词也就和日本女性扯上了干系。

  到了2007年,“渡太太”大量抛售日元。买进他国货币的行为,甚至成为当时日元持续走低的重要原因,这一绰号也随之名扬全球,不过随着经融危机的蔓延,其他主要经济体也在不断降息刺激经济,“渡太太”的利润空间也在不断被挤压,这也是持续五年的全球性危机对日本人最大的影响。

  除不同货币和银行的储蓄外,日本人选择的另一个重要的理财方式是购买国债。日本的政府债券已经超过GDP1.9倍,在经合组织中状况最为糟糕,甚至远远高于目前陷入危机的欧洲债务大国,而且,发行国债是要返利的,所以日本一直面临着追发国债、陷入国债发行的恶性循环,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2014年日本政府债务将达到GDP2.3倍以上。虽然抱有巨额的财政赤字,但因为日本国债持有者约有95%为日本本国投资者,而其个人金融资产有1500万亿日元的规模,所以宏观上政府债务返还问题可以在国内得到解决,不会像希腊等欧洲国家90%的国债被本国以外投资者持有,出现无力偿还外债,甚至落到国家濒临破产的地步。

  靠养老金度日,舍不得开电灯

  日本是老龄化非常严重的国家,漫长的经济衰退使政府无力解决养老问题。“在日本,如果你申请60岁开始领退休金,每年只有55万日元,平均每月4.58万日元;如果推迟到65岁再申请,每年能拿到79万日元,平均每月6.58万日元;如果你到70岁再申请,每年就能拿112万日元,也就是平均每月9.33万日元”,夏占友说。

  用这种方法,政府鼓励大家延迟退休,所以很多日本人退休后都要再就业。在日本,高速公路收费员、食品工厂里做轻加工的工人、开大巴的司机和大学食堂、超市里的服务人员都是白发苍苍的老人。这20年中,日本人学会了节衣缩食、咬紧牙关生活,有很多只靠养老金过日子的老人,为了省电甚至不敢开电灯,靠电视机的那点亮光在桌前吃饭。其实大多数日本人都明白不能只靠政府提供的养老金过日子,他们热衷于购买能够更好地实现养老计划的商业保险,而且愿意在上面支出很多。

  在日本,大多数的金融机构设有“生活规划”、“财务规划”这样的服务项目,而是由持有执照的财务规划师为客户量身定做生活或者财务计划。近年来,因为日本人均收入的连年减少,加上养老问题成为备受社会关注的话题,年轻人也开始感到财务和将来养老的压力,定制“生活规划”、“财务规划”的人群开始向年轻人转化。

美国理财之道,从好榜样到坏榜样

  在全球经济衰退面前,美国人已难独善其身。从家庭到工作,从保险到投资,美国人的生活正在经历考验。

  19世纪金融投资的热潮在英国,每个英国人都是金融投资者,一个伦敦的金融量是其他地区的23倍。20世纪金融投资的热潮在美国,每一个美国人都是金融投资者,一个华尔街的金融量就可比价全球。

  这个至今傲视全球的金融大国绝对不是仅靠体量取胜,而是靠最丰富的金融工具和众多全球最优秀的上市公司,以及让中国投资者艳羡不已的健康的市场规范和制度。可是,面对全球性的经济衰退,最有优势的美国人也纷纷陷入个人理财的困境。

  次贷危机“清洗”中产阶级财富

  也许你不曾想过,美国这样一个从社会制度到文化背景,再到金融体系和规则都与我们差异巨大的国度,却是与当今中国人的理财习惯最为接近的国家。他们只不过比我们更早地懂得必须为自己的养老计划做准备,更早地懂得“钱生钱”的意义,更早地开始对投资房产情有独钟。就连美国人在上世纪90年代互联网泡沫时疯狂进入股市,2008年之前又疯狂进入楼市,非理性的追涨杀跌也与中国并无根本区别。人性的贪婪和恐惧如出一辙。

  所以,当2008年次贷危机席卷美国进而演变成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时,首先倒霉的是那些贷款进行房产投资的人,在股市大跌导致资产缩水,经济下滑的趋势下,美国人的生活水平也受到了影响。美国著名民调公司皮尤研究中心专门进行过美国中产阶级生活状况的民调,得出的结论是“今天美国中产阶级的好日子碰上了坏时候”。在民调中,有53%的美国人自认为是中产阶级,这与学者的研究结果差不多。超过一半的中产阶级认为在过去5年他们的生活水平停滞不前甚至是倒退,中产阶级对生活满意的人数比例下降到40多年来的最低点。

  1999年是美国人在生活上最开心的年代,当时57%的中产阶级称他们的生活远好于过去,认为今不如昔的人数比例仅为16%。而到了2008年却情形大变,认为生活好于过去的中产阶级人数比例下降到41%,而怀念旧时光、大唱今不如昔的人数比例比1999年几乎翻了一倍,达到31%

  经济衰退打乱一代人的理财节奏

  美国的房地产价格崩塌,股市低迷,职场人士尤其是那些临退休的人,如坐针毡。

  一方面,房屋持续贬值,而贷款却变得更加困难;另一方面,退休金账户缩水严重。因此,许多人都希望推迟退休计划,继续在公司里多干几年,直到完全没有经济压力为止。这听上去的确很残酷,但这就是现实。

  在美国,有成千上万的普通民众在年轻的时候都购买过定期人寿保险,一般都是在20年前。那时候,低价、灵活是其最大的优点。他们当年的预期是通胀和低利率。现在的情况跟他们预料的相似,但是他们没有料到会发生如此严重的经济衰退。现在这些人的处境很尴尬,如果他继续出保费的话,那么一大笔保费是个问题;如果放弃参保,之前所覆盖的一些福利又会丧失。同样,如果一些人购买了终身寿险,高额的保费也是一个难题,而之前投保累计的现金价值可能是一种“诱惑”,因为将这笔现金取出,他就拥有一笔可观的可支配现金,但同时如果不从长远打算,他依然会陷入财务的困境。

  弗吉尼亚州的丹和苏珊•斯文森现年58岁,他们打算今年开始放弃人寿保险。丹在1998年从军队退役,到现在一直在国防部担任文职。在国防部,他拥有一份人寿保险,一直到他退休为止。另外,他还在军队中享有一笔退休金。应该说,他有一个不错的退休前景。但是,经济危机爆发了,他的养老金账户严重缩水,退休后的资金来源也要大打折扣。这就意味着,如果他现在选择退保,并且遭遇不幸导致离世的话,那么他的妻子苏珊的余生将会面临经济困境。

  即使如今的美国人比欧洲许多债务缠身的国家要好得多,只要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基本的生活还是可以保障的,但美国人所面临最大的风险在于未来的养老,因为经济形势不明朗,靠长期的金融或房产投资完成养老计划也充满风险。

  2008年之后,美国人对股市和楼市失望至极。一种固定收益的年金产品开始成为重要的理财方式,这种年金实际上就是一种保险,由保险公司管理和投资,当然,从目前来看,这也并不是绝对安全的选择。另有一些美国人,在危机后开始投资一些美国国债,但如今美国经济似乎在艰难复苏,投资国债的收益已经越来越低。除此之外,一些“地方政府债券”也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在美国,有些地区规定,当地人持有当地政府债券可以减免一些赋税,收益也比国债要高一些,但是像加州政府那样濒临破产的情况也不是不可能发生,而且这种投资大多只深受富裕阶层喜爱,普通美国家庭并不适合。

  这就是经济衰退的可怕之处,普通美国人长期的理财习惯已经被打乱,选择也越来越少,也许他们最大的愿望是,经济复苏的春天早点来临。

Tips:美国普通家庭的理财

  美国最典型的家庭结构是一对夫妇两个孩子(未成年孩子)。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的社区调查和统计,这类家庭的年中位收入为80600美元,占比25%的收入最高的家庭年收入起点为122800美元,而收入最低的家庭年收入最高点为50800美元。这类家庭的贫困线标准为年收入21800美元。从数据上看,似乎绝大多数双子家庭都具备了中产生活的条件。

  在经济走势平稳的年月里,一个典型的美国中产阶级家庭关注的理财问题无非就是养老、房产、金融投资还有保险几个方面。

  美国人社保负担约为收入的15%,而且基本的社保并不能真正解决养老问题,根据美联储调查显示,仅有35%的美国家庭可以享受社保以外企业养老金计划,所以美国人的养老主要依靠社保和个人(年金和储蓄)来解决。

  和目前中国的状况一样,普通美国人最大的消费仍然是房子,不管收入多少,租房还是买房,一般会把收入的20%30%用在房子上;在美国,29%的家庭直接持有一只股票,53%的家庭直接持有29只股票。为投资获利而购买个股很容易赔钱,所以还有相当一部分美国人用自己的钱购买各种基金,交给专业人士去打理。至于保险,名目繁多,包括房屋保险、汽车保险、健康保险、人寿保险等,其中,房屋保险、汽车保险是法律规定必须买的,没有保险汽车根本不能上街,而健康和人寿保险相差极大,4口之家的保费跨度很大,100美元~1000多美元都有可能,这些保险每月是个不小的开支。

  Tips:美国人的消费观

  1. 喜欢透支消费。美国人的信用卡里其实没有一分钱,银行也鼓励他们先用未来的钱,因此,会给消费者提供至少45天的透支免息期。美国人拿到工资后,再按照透支的金额把钱转入信用卡,还款给银行,然后又开始继续下一个透支消费的周期。银行愿意这样做的目的,是期望有些人在还款到期日时无法还清全部的款项,这时银行就可以收取透支利息了。但是,银行也担心有些人永远还不清款项,给银行造成损失,所以美国银行对信用卡持卡人的消费和还款情况监控得非常严密。

  2. 经常分期付款。美国人喜欢用有限的金钱尽可能地买更多的东西。除了房子、车子之外,绝大部分电器、家具,也都是分期付款买回来的。美国人喜欢尽快地享受到一切可能享受到的生活,决不会等到存够钱再去买自己想买的东西。所以,当你看到一个美国人住别墅、开汽车,家里各种设施齐全,实际上那些很多都不是全款的。

  3. 同住一屋,账户自立。在美国,一个家庭中夫妻分立账户的现象十分普遍。丈夫妻子各开一个账户,家里的一切生活开支一笔一笔地记录在案,通常情况下,夫妻双方每个季度或者半年会对共同的生活开支结一次账,如果丈夫为家庭开支花费的数额较大,那么妻子就会主动将自己少支出的那一笔钱划到丈夫的账户中去。现在的美国家庭,不仅一家两个账户十分普遍,而且一个家庭三个账户的现象也越来越多。除夫妻双方各自拥有一个,另一个则是家庭共有的。夫妻双方每次领到薪金后,都会主动地将事先商量好的等量的款项存到共有的账户上,其余的则各自存入自己的户头。

  4. 礼金分担,感情共享。对大多数美国家庭而言,虽然夫妻双方在经济上相对独立,但感情却是共享的。大部分美国人都认为:夫妻之间不管是谁的朋友,都可能成为另一个人的朋友,而每个人的朋友给家庭所带来的益处,又是这个家庭所有成员所共同拥有的。所以,夫妻双方用在朋友身上的礼品或者费用是由夫妻二人共同分担的。

那些年,我们在美国炒楼炒股

  ——投机泛滥之时,也是市场崩溃前夜

  当中国股民在抱怨中石油股价已跌到当初的零头时,其实应该庆幸,A股的环境远没有达到美国股市的大涨大跌。君不见,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尚德电力,股价已从最高处的80多美元,跌到如今的不到2美元,当当网、人人网的股价也都跌到了当初的零头。可能只有在充分市场化、充满巨大风险的市场,投资者才能真正领悟到投资中的诱惑与邪恶。

  炒作美股:从即将财务自由到倾家荡产

  我周围的留美同学朋友中,大都是20世纪90年代初毕业的,找到工作后在美国定居下来。当时正好赶上“点COM”的科技股热潮,于是有些朋友便涌入炒股的浪潮中。

  我的朋友俞芳是网络设计师,丈夫是银行的业务员,夫妇俩有房有车,生活得轻松自在。然而,互联网的疯狂扰乱了他们平静的生活。媒体所渲染的一夜暴富的故事,令俞芳动了心,也开始炒股票了。就像打麻将,初学者往往总能赢钱,她每笔交易少则赚进上百块,多则赚个三五百。

  俞芳的丈夫任职银行金融分析师,初时挺警觉的,知道股票这东西不是那么好玩的,但太太的屡屡得手,使他渐渐丧失了原有的警惕。心想,几千块能赚几百,要是投入几万,不就能赚几千了吗?要搏何不来大的?他们没多少现钞,在北美是不兴向朋友借钱的,于是就将自己的房产在银行抵押套现,将十多万块钱投入了股市。

  因此每次大家聚会聊天,都听到俞芳夫妇兴高采烈地大谈炒股经:“看我们赚钱多快呀,再过几年就可以退休了。”

  到了90年代末,几乎所有的金融机构都分析出互联网公司的股票有泡沫,一而再地警告泡沫马上就要破了。但那时的人可真倔啊,谁的劝告都不听,大量的散户涌进纳斯达克,主要炒作QQQ股(纳斯达克中100家典型公司的指数,类似于“上证50”)。他们将纳斯达克从2500点一路推高到4500点。从2000年开始,很少有人再谈股票泡沫,大概是“狼来了”喊过太多次,没人信了。但纳斯达克将超过道琼斯的“叫嚣”声,是一浪高过一浪(当时道琼斯指数已超过1万点)。不到一个月,纳斯达克果然冲上了5000点!

  也就在那两年,我也禁不起诱惑,拿出了2万美元“闲钱”,投入了纳斯达克,开始自然连连得手,不久2万美元的本钱就炒成了 10万,和所有炒家一样,真后悔当初投得太少,心想要是投入10万块的话,这会儿不就有50万了吗?眼看股市还在升,感觉这次不像有泡沫,于是又投入10万,和俞芳夫妇想法一样,企盼着再翻两番,就可以退休周游世界了。

  可就在全民兴高采烈之际,纳斯达克突然下滑。刚开始大家都抱着侥幸心理,觉得只是短期的小幅调整,依然在所谓的“低位”不断买进。在一派欣欣向荣中孕育的危险,往往是最易被人忽视和丧失警惕的。

  纳斯达克从20003月创历史峰值的5000多点,不断地下跌至2400点上下,再聚会时,我们几个“炒家”早已没了股市高位时的得意,不敢再加码了,只求着2400点是底部,能止跌回升,把亏损的钱找回来就知足了。而俞芳那时更像输红了眼的赌徒,待房产套现的钱也陷入了股市后,她把手伸向了信用卡公司,借的是高息,决定最后赌一把。

  最后,纳斯达克跌到了1100点,下跌幅度超过80%。损失惨重的股民面对如此暴戾的市场,真是欲哭无泪。谁能想到纳斯达克疯狂过后的报复会来得如此惨烈。我前后投入的12万本钱,从最高点20万一路跌到7 万,实际亏损5万美金。幸亏我在2000多点时逃了出来,是朋友中亏得最少的一个。周围的朋友中亏10万美金都是小意思,而俞芳则最惨,房子被银行收去,还欠下大笔信用卡债,最后不得不宣布破产,可谓倾家荡产。

  一直到12年后的今天,纳斯达克指数也只是回到3000点左右,元气大伤。

美国“炒楼花”:楼市多军的惨败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你方唱罢我登场。2001年的“点COM”热潮刚过不久,美国房地产又开始火热起来,利息是越降越低,房价是日涨夜涨。

  这回轮到买了房子的同学老张眉开眼笑了:“瞧瞧吧,还是房子好,看得见摸得着,房价涨得我都不好意思了。”他趁着低利息又向银行借贷,卖掉小房换了个大别墅,还开始学着“炒楼花”。

  那时有很多“炒楼花”的学习班,教炒房者如何以小博大,用金融杠杆来“一翘五”,甚至“一翘十”。老张用自住的大别墅抵押给银行,获得一大笔现金,先买下两个公寓租了出去,以租金来维持每个月的房贷,接着又把两个公寓抵押给银行,再贷出一笔钱,买入两套公寓。他以“借鸡生蛋”的方法,不断地如此这般,最后拥有10套公寓。看着自己的“财产”不断增加,他越来越得意,每次聚会都兴高采烈。而我则越来越发现,那是几年前我们炒“点COM”时的情景,唯一不同的是炒的工具变成了房子。

  我和几个曾经炒股的哥们儿一说,他们也纷纷响应,“是啊,老张和我们当年不是一样吗?作为哥们儿劝劝他见好就收吧”。老张跟当年的我们一样,根本听不进劝,还说“我和你们不一样,你们是玩儿虚的,我这房子可是实打实的东西,而且房价是肯定不会跌的”。

  曾研究过美国房市的哥们儿说,“谁说房价不会跌?近100多年来,美国的房价起起伏伏好多次了”。可老张立刻反驳:“房价上下起伏很正常,我早就算过了,跌10%,甚至15%都无所谓,我的现金流很充裕,撑得住。”我那哥们儿又说了:“要是房价大跌25%呢?”只见老张脸色一黑,斩钉截铁道:“美国房价绝不可能大跌!

  话说到这份儿上就不能再争了,再说就有挡别人财路的意思了。老张一定以为我们这些炒股惨败的朋友,是在“羡慕嫉妒恨”他了,因此只能选择祝福他好运。

  很遗憾,好景不长,20067月,美国房价突然下跌,老张起先毫不在意,觉得那是暂时的,可万万没想到这房价一跌,竟然也和“点COM”下跌有着异曲同工之处,迄今已经回到了2002年的最低点。这几年每次见到老张,只感觉他的脸色越来越难看,绝对不能再提房价了……

  与此同时,在2008年金融海啸后,美国股市先是下跌,大家纷纷逃离股市,大多是在极低点割肉的,都以为股市就好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再也不复返了。可谁又能料到,道琼斯指数跌至7000多点反倒止住了,随后一路回升到今年年初的13000多点,距离历史最高点也不远了。而美国房价已下跌至2002年的最低位,依然跌跌不休,有可能会回到1998年,甚至1996年的价位,相比最高点将跌去50%。美国房市、股市的走势,再次让我们大家跌破眼镜!

  结果和俞芳夫妇一样,现在我们的聚会再也请不到老张了。

全球经济一线穿

  我们在理财上的得失,很大程度上并不由自己主宰。各个国家、市场之间的联动、牵制,是一个宏大又极其复杂的命题,但我们也应尽可能地摸清其中的主要脉络。

  希腊街头穿着华丽服装领救济粮的老妇人,和紧急求助政府资金支持的600家浙江民营企业,他们之间有什么关联吗?

  货币、外汇、能源、黄金、进出口、产业布局……所有这些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已经把52亿人栓在了一根绳上。

  中国成欧债危机“替罪羊”

  欧债危机的爆发,是这些国家的人“好吃懒做”多年积累的恶果,而且欧元区自身也是问题重重。

  德国、法国的经济比较发达,他们依靠优势的产业,诸如飞机、汽车制造等,依然能保持稳健的增长。但希腊、意大利等国产业结构不合理,缺乏竞争力,在新兴市场国家快速成长的产业力量面前,这些国家几无招架之力,他们既很难在短期内完成产业革新,又无法通过货币贬值来调控出口竞争力,日子自然越来越不好过。

  增长缓慢,失业率高,这些国家的政府又为了讨好选民,对改革十分保守,维持高福利高成本的社会保障,最终导致政府高支出、高负债。更别说这些国家本身还有腐败和数据作假的问题。

  知名博主牛刀认为,不管金融家、政治家如何花心思,欧元区尽管可以一时解决目前的困境,但终究逃不脱解体的命运。目前,欧元区不仅要被经济规律所左右,还同时要面对世界经济周期的考验。

  对于中国来说,欧洲整体需求的降低,以及欧元的贬值,是最为直接的影响因素。出口企业首当其冲。媒体报道称,欧债危机对广东和浙江等地的出口企业造成的影响明显,无论是船舶重工机械,还是服装玩具家电都难逃冲击。

  好消息是,中国经济增长对出口的依赖程度已经开始下降:2008年中国净出口占GDP7.7%2011年下降到了2.6%。坏消息是,由于基数庞大,依然有大量人员因为出口企业的萧条而失业,这意味着中国整体消费水平和需求的下降,对长远的发展不利。

  这些影响还不是全部。“西方社会短期内会把矛头指向中国,今天是汇率问题,明天可能是其它的,与中国刚加入WTO相比,现在的国际环境更加复杂和严峻。”经济学家李稻葵如是说。

  美国“成全”了中国的煤炭积压

  美国《纽约时报》近期刊登了一篇名为《中国经济:大灾难即将降临?》的文章。该文用纠结的心态描述了外国人看到的种种中国景象——“中国的住房建设活动几近停止”“中国各地都有大量无人居住的建筑,从河南省肮脏的矿山小镇,到内蒙古的所谓鬼城,都能看到这幅景象”。

  美国即不希望中国快速崛起,又担心中国经济下滑过快。不过对于中国今天经济放缓、大量煤炭积压港口的情形,美国绝脱不了干系。

  如果不是美国华尔街的坏孩子制造了次贷危机,中国就不会有四万亿的刺激方案。这一大手笔的仓促救市政策,并没有用在最能提升国家竞争实力的制造业上,而是过多投入基建等不能实质创造利润的领域,从而制造了对基础能源大量的、短期的需求。当这一粒止痛药渐渐失效后,看到的就是能源的大量过剩。

  祸害了中国不说,美国还在中国釜底抽薪,撤回美国的制造业。

  虽然乔布斯生前坚持苹果的产品在极具劳动力优势的中国生产,但在这之后,制造业务向美国本土的回流似乎真的发生了。美国谷歌公司的新型流媒体播放器,就将由美国本土厂商生产,而不会在中国或其他国家制造。

  今年2月一项对106名美国制造企业高管的调查显示,37%的高管表示,公司正考虑或计划将生产从中国迁回美国本土。虽然这和奥巴马政府近几年对制造业的政策支持密不可分,但确实也如经济学者叶檀所言,制造业回流,表面上是因为中国工人的成本上升了,实际上是中国工人的“工资效率”下降了。

  叶檀指出,许多大学开设了一些无用的专业,似乎作用主要是为一些人提供教职工作,而对于企业真正所需的中高端技术工人,却缺乏高效的、行之有效的培训渠道。美国制造业工人每小时的产量平均是中国工人的三倍左右。

  在国家的产业较量之下,中国诸如教育薄弱的短项被毫不留情地揭开伤疤,并成为对手猛攻的重点。中国的制造业如果真的被大规模撤离,那港口的煤炭积压只会越来越多。

  很难说中国还有多少问题会在和美国的经济较量中显山露水,也很难预测政府未来会出台怎样的政策应对全球竞争,然而一个月内连续两次降息,却远远超出市场的预期。国家政策转向宽松来刺激经济复苏的脚步十分急迫,利用投资刺激就业或许是根本目的之一。

美元资产是诺亚方舟?

  不管是美元,还是美元资产,仿佛一夜之间成了抢手货。

  在全球范围来看,美国的经济基本面算比较好的。尽管美国经济依然问题重重,针对复苏情况和政策调整的争论也从未休止,美元指数从去年5月触底反弹至今年7月中旬,涨幅已达到13%。美元汇率呈现出明显的强势。

  美国的房地产业更是在花大力气招揽中国买家,就像二十年前招揽日本买家一样。来自中国的新一批买家正在美国大举购置房产,将大量美元注入美国的住宅地产市场。

  在全球经济大萧条的背景下,美元资产果真能躲过一劫?

  国内认同此观点的人不在少数。尤其在中国GDP增速放缓、出口下滑以及连续两次降息之后,人民币兑美元贬值的预期不断提升。

  关于人民币汇率的问题仍在争论中,不少出口企业已经开始囤积美元了。过去,中国的出口企业在收到付款后会立刻将其美元收入卖给银行,换取正在升值的人民币。现在由于预期改变,这些公司都尽可能长时间地留存美元。一些报道指出,由于人民币的贬值预期,银行的外汇储备正在变得越来越少。

  虽然美国经济是目前全球大的经济体中表现较好的一位,但美国的经济伤痛也并不好医治。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地球科学研究所所长杰弗里•萨克斯在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如此剖析美国经济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在全球化进程中,美国制造业丧失了国际竞争力是美国经济的结构性问题所在。过去近十年里美国房地产业的繁荣,是美国政府和美联储在国内制造业衰落背景下,主动应对全球化负面影响的结果。这种做法的本质是试图用短期内看似奏效的招数,来解决长期结构性问题。但魔术是不存在的,这一努力的结果很糟糕——泡沫破裂、房地产崩盘、银行业也陷入了层出不穷的麻烦中。”

  作为占据中国民营企业出口第一把交椅的富士康老板,郭台铭近期甚至大胆预言:2013年美国(经济)一定不好。

  美元资产这个“诺亚方舟”,虽然威武强大,但已是千疮百孔。

  乱世买黄金?

  俗语有云,乱世买黄金。当下经济不稳,炒金是否合适?

  金价显然不是中国人说了算。之前黄金十年牛市的根本是全球流动性泛滥,主要是美元的贬值。随着美元触底回升,以及欧元的贬值,黄金已经从去年历史性高点1921美元/盎司下跌了17%,美元越来越有可能取代黄金成为主要的避险资产。

  短期内能够支撑黄金上涨的唯一期望,恐怕只有美国不知何时会推出的QE3,从而导致的美元贬值。由于全球掀起的降息潮,美国近期经济数据的不乐观,以及美元升值导致美国部分企业利润缩水,市场对QE3的预期愈发强烈,对于已经疲软了一年的金价来说,救命的转机便在于此。因此,如果美国政府出台QE3刺激政策,金价突破前期高点奔向2000美元/盎司不无可能。

  不过,持有相反观点人数恐怕同样多,美联储6月议息会议纪要未发出明确的QE3信号,部分委员认为近期形势表明需要采取进一步宽松措施,另外一些委员认为进一步宽松措施会给国债市场带来危险。因此,美国的QE3最终能否出现无法准确预测,如果不能出台,金价有可能大幅度下跌。

  另外,713日欧洲穆迪下调意大利主权评级两档,从A3下降至Baa2,这导致了欧元区边缘国家主权债价格跳水,欧元再度创下两年新低。717日,穆迪又下调了意大利银行业的评级,意大利或许将成为深化欧债危机的下一颗定时炸弹。短期来看,欧债危机难以化解,对黄金等贵金属继续利空。欧洲的资金如果逃往美国,带去的流动性也会降低QE3的预期。

他们眼中的中国经济

  全球经济萧条之下,中国经济很难独善其身,如果内忧外患一起发作,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看看官员和经济学家们都是怎么说的。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

  经济困难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目前,我国经济增速仍在年初确定的预期目标区间内,稳增长政策措施正在见到成效,经济运行总体呈现缓中趋稳态势。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经济还没有形成稳定回升态势,经济困难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经济学家吴敬琏:

  终年累积的矛盾临界爆发

  “目前经济转型中问题重重并不是偶然现象,而是终年累积的矛盾临界爆发。目前最突出的是两个问题:经济转型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以及腐败问题。2011年年末,好几个重要的新兴产业都爆发了危机。若持续政府主导经济转型,成本太大。”

  经济学家周其仁:

  货币“退潮”债务危机就会大爆发

  “当市场不好时,政府控制的中央银行大量往市场放钱通过增加流动性使人们对未来增加一点信心。全世界资产的暴涨共同背景就是货币推动,发行过量的货币。虽然它可以对付一定时期的萧条,但会造成资产的‘水位’偏高,一旦‘水落石出’,债务危机就会大爆发。”

  经济学家张维迎:

  新一轮政策刺激不可取

  “如果2008年、2009年不要这么强烈的刺激,中国的投资不这么快,今天的状况会好很多。如今又一个月内两次降息,想办法刺激,如果我们现在又开始新一轮刺激,大规模地投资,对未来中国经济是灾难性的。”

  经济学家许小年:

  经济逐渐下行趋势难以扭转

  “在经济再次下滑之时把稳增长放在调整结构之前是重蹈2009年的覆辙,是一种饮鸩止渴的行为,效果非常有限,反而使短期的GDP结构性失衡进一步恶化。无论下半年采取什么样的政策,都不会扭转经济逐渐下行的趋势。”

  经济学家郎咸平:

  出口和内需都是“浮云”

  “中国经济究竟在靠什么增长?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冰冷的现实,那就是无论是出口还是内需其实都是‘浮云’,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只靠一种方式,就是近乎疯狂的固定资产投资。而新一轮经济刺激很可能让中国陷入日本式大萧条。浑然不知危机将至,一个民族将为这种自大无知付出代价。”

  民间经济学家刘军洛:

  我们正生活在大萧条的中期

  “世界经济已经进入了大萧条,我们正生活在大萧条的中期,而大萧条的尾期是:大面积人倾家荡产、大面积人跳楼、大面积人失业和亚洲区域性战争的危险。经济情况一切都是在按部就班的运行之中,经济大趋势是非常难改变的,能够逃过这场‘人间地狱’经济的大灾难,就看各位的造化了。”

  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

  经济低迷最长可能要持续58

  “今天整个中国面临什么样的危机和挑战。我的分析是三个‘大’,2012年政治经济都处于大动荡、大调整、大变革的情况。2012年的形势,总体来说,我认为是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难预测、最复杂、最严峻、最困难的一年。现在到了需要我们真正应对金融危机的时候了,经济低迷最长可能要持续5~8年。”

经济学家茅于轼:

  欧债危机对中国有弊有利

  1.如何看待全球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这个肯定会受到影响,中国的投资贸易和世界经济关系密切,但是中国处于外汇管制中,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相当于一个(抵挡国外经济危机的)防火墙。热钱不能随意进来,国内的资本也不能随意外逃。中国和世界经济关系最密切的是贸易和投资。外国的经济不好,需求减少,我们的出口就要减少。

  欧洲债务危机的发展很难说,希腊政局缓和,德国也表示愿意提供援助,现在前景不太明朗。如果形势恶化,由于欧盟是中国重要的贸易对象,肯定会受影响,不过也未必是坏事,因为我们的出口太多了,需要增加进口,我们有那么多的外汇储备为什么不增加进口呢?中国造成全球经济很大的不平衡。三万三千亿的外汇储备就是大的不平衡。

  减少点出口、增加点进口对彼此都是有好处的。对中国的宏观经济有好处,但是对微观经济不一定就好,因为出口行业产能的转移,未来是一个成本。

  2.您如何看待中国买家抄底欧美楼市?

  中国资金去欧美抄底房市,我觉得是个机会。问题还是外汇管制,人民币购买外国资产不容易。以企业的方式购买也有问题,企业要想得到外汇需要审批。国家应该开放对外投资。未来的方向肯定是要开放人民币的自由兑换,变成硬通货。但是步伐很慢。随着兑换自由度的提升,人民币升值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出口压力会大,但是也有好处,我们到外国投资的机会增加,从而使外汇的需求增加,反过来使人民币升值得到缓冲。

知名博主牛刀:

  楼市投机客大多会被洗劫一空

  欧洲某些国家比如希腊和西班牙的楼市出现大跌,这种情况是否会在中国出现?

  中国以后的情况,比希腊和西班牙更糟。房价泡沫肯定会破。据我测算,中国GDP增速如果低于8%,也就是说,如果降到7.5%,就将影响1000万人就业,如果继续放大房价泡沫,可以解决这1000万人就业,但是,这段时间借钱买房的人将更惨,因为他们恐惧房价再上涨,在自己没有首付的情况下借钱买楼。那导致的后果,比房价泡沫晚破更加糟糕。

  现在很多媒体报道中国房价整体回升,您如何看待?

  这种回升是短命的,持续不了多久。印度的情况大家已经看见了,GDP9.4%的增长骤然下滑到5.3%。中国明年可能还有7%的增长,可能后年会骤然下滑到4.5%5%之间,那样将会造成3500万至4000万人失业,其中,包括1500多万白领。饭碗都保不住还买什么房?这是没有办法的。这也是房价泡沫造成的后果。

  该如何看待中国人去全球买房抄底?会不会重蹈日本当年的覆辙?

  中国的经济问题远比日本当年的严重,日本当年没有出现富人移民潮,没有现今中国出现的文化和道德的问题。日本的国民精神始终很强盛。

  未来几年中国人的投资理财方向在哪里?

  因为通胀,导致人民币资产价格暴涨,已经脱离国际水平。稍微有点经济常识的人都知道,连打个国际电话,对方都说:你先关上手机,我打给你,我的话费比你便宜得多。这说明,整个人民币资产都面临价值重估。持有不动产将会很惨。我们自己住的房子没什么,涨跌无关。我讲的是前景。

  我们可以从国外的经济危机中学到哪些理性的思维?中国人是否需要对可能影响到自己的危机做些准备?

  当今中国社会的种种现象,是处在泡沫破灭前的状态。中国最后保护财富的人是从事实业的人,他们才是社会财富的最终创造者。楼市投机客大多会被洗劫一空。

武装这四点,迎战大萧条

  一个国家出现经济问题,往往的根源都出自文化习惯上,也就是老百姓每天的生活工作方式。欧洲“猪国”的人,好吃懒做,又没有支柱产业做摇钱树,出事只是迟早的事;华尔街贪婪无度,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无论是希腊人在硬着陆时的愤怒和慌张,还是日本人零增长二十年中的坚持和无奈,都给中国人上了一堂应对经济萧条的大课。

  中国几乎所有的理财产品的模式和理念,都学习自国外。这让我们开始反思这些年“抄袭”来的理财理念,如果我们就这样维持下去,是否就成了明天的他们?

  节俭不奢:加强存钱、控制负债

  “在我们加入欧元区以后,民族精神就彻底改变了。希腊人离开了原本居住的岛屿和乡村,搬来城市,他们已变得病态,开始盼望贷款和宣传手册。”一位希腊的老百姓这么看待自己的国家,“现代希腊的民族精神,是债务缠身的美国消费者至上主义的赝品版本。”

  在这场危机中,希腊人开始意识到“负债消费”给自己带来的巨大伤害。这种由现在金融制造出来的先进产品,已经普及到每一个国家。

  勤俭持家是中国的传统,道教的思想中,更是把“俭朴”作为修行的至宝。但如今,喜好存款、勤俭节约更多是上一辈人的习惯。年轻的一代人更多是被负债消费诱惑得欲罢不能。因信用卡挥霍陷入窘境的不在少数,又有多少贷款买房子后财务状况极度不健康的案例。

  就像高负债率的公司容易破产一样,高负债的家庭,经不起经济的动荡。

  希腊人并不是没有存款。希腊有1100万人,国内一共有存款1800多亿欧元,折合每人有12.8万元人民币。中国有13亿人,2011年年底的居民储蓄存款余额是35.2万亿元,平均每人存款只有2.7万元,即使按照这些存款全部属于6.9亿城镇人口计算,人均存款也只有5.1万元,不到希腊人的一半(日本家庭储蓄金总值超过21万亿美元,折合每人104万元人民币)。

  近日西南财经大学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中国收入最高10%的家庭,储蓄率为60.6%,其储蓄占当年总储蓄的74.9%。大量低收入家庭支出大于或等于收入,没有或几乎没有储蓄。

  希腊危机爆发以来,很多人连存款都用完了,只能露宿街头、吃救济粮。试问,中国如果出现希腊的危机,企业大量关闭裁员,每月都要还大笔房贷车贷的中国家庭,能撑多久不破产? 20年前日本和香港炒楼的那些人,破产之伤至今没有完全恢复。

  不少人之所以敢提前消费,是因为相信,凭借自己的辛苦打拼,未来可以获得更好的收入。但是经历了20年经济停滞的日本人,用事实告诉我们,经济大环境不好的时候,个人再努力,收入也不会增加。

  防范强盗:他们靠泡沫掠夺财富

  你家里进强盗了吗?

  你的回答是不是“没有”?其实,以美国为首、以华尔街为代表的强盗,一直躲在你家里,你的财富不经意间就溜进他们的腰包。

  在全球货币都在围绕美元转的时代,美国以及其“侍女”华尔街,通过流向全球的美元,深度介入几乎每一个产业和原料市场,他们扮演着世界经济波动的指挥棒,可以搅动每一个市场,不管是吹起泡沫还是经济压制。美国的期货市场,决定了全球多数商品的价格;美国的评级机构,可以决定全球每一种债券的评级以及对金融机构的评级;美国政府就汇率问题可以向每一个国家施加压力。

  在看似“公正”的背景下,在市场价格的“正常”波动中,利润就已经进了他们的腰包。当然,这是一个零和游戏,希腊倒了,高盛赚了;日本企业衰败了,美国企业赚钱了。

  十多年前,希腊在高盛的参谋下作假,欺骗性地加入欧盟,也吹起了希腊这一大泡沫。如今,泡沫破灭,欧洲经济以及诸多产业遭遇摧毁性的打击,美国的诸多产业可谓不战而胜。

  二十多年前的日本房地产业,成为美国经济战、汇率战的攻击重点,使得日本政府在通货膨胀后财政紧缩,靠巨量资金吹大的房市泡沫破裂,东京房价跌到原来的六分之一。

  到现在,许多日本人发自内心警惕并拒绝暴富,因为历史的经验已经告诉他们:一夜暴富的神话幻灭后,必将带来无尽的哀伤与痛苦。所谓的暴富,也正是泡沫。

  太多的事实证明,美国华尔街掀起的一拨又一拨经济震荡,吞下了大量的全球财富,可谓是全球经济的最大庄家,也是全球理财者最大的敌人。

  好在这个庄家并不是隐形的,我们可以通过右边的这类全球核心指标了解到他的动向,提前知晓泡沫的形成与经济的复苏程度。

  不做散户:炒股本就是非主流

  三十多年前,高西庆、王波明等几个中国的热血青年,在美国华尔街艰苦打拼努力学习,然后把股市这种高风险的投资品种搬回国内,建立了中国股市。从此,撩起了多少国人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

  2008年股灾之后,股市在中国人理财生活中的比重不断下降,当下更是大量的资金撤出股市,不过还是有很多股民依然期盼股市能成为自己的摇钱树。

  不用埋怨炒股没能给自己带来财富升值,这个世界上喜欢炒股的国家只有美国和中国。

  中国的证券市场只是个美国股市的山寨版。美国人买股票能赚钱,是因为他的世界经济霸主地位,以及美国成熟的机构投资者,散户对股票的长期持有。中国股市凭什么?是产业很牛、信息透明,还是散户的投资水平很高?

  德国、法国、日本,这些经济强国,没有一个国家的人如今热爱炒股。

  数据显示,德国股民人数仅占本国人口总数的7.1%,法国直接持有股票的家庭不超过5% ,日本个人投资者的成交额在东京证券交易所中不到10%。而美国的股民比例高达为25%,中国以城镇人口计算,这一比例也高达20%

  德国人一直以理智、冷静著称,德国人在投资时都将规避风险作为首要考虑。德国证券交易所也曾试图吸引一般老百姓参与股票投资,但在2000年的科技泡沫导致的股市大崩盘后,全民炒股的热潮以惨败告终。法国人也类似,他们的理财方式一般包括储蓄、房产投资、保险和基金等。

  同样经历过股市大崩盘的日本人,虽然后来股市还阳,但日本个人投资者还是不敢轻举妄动。外国投资者倒成了东京股市的主力。即使是美国,在经历过1929年“黑色星期二”和1987年“黑色星期一”之后的美国人,对于股票的心态已经很平静,普遍有一种平常心,也不会把买股票当成是人生大事。

  在中国经济面临内忧外患,以及股市内部一大堆问题没有解决的情况下,离开股市,不做散户,对于多数的非专业投资者来说,是一个明智之举。

  教育为本:勤劳没有终点

  在经济形势不好的情况下,靠“钱生钱”的理财难度加大,更多人会依赖职场的收入。

  职场收入的高低取决于两大因素,一是所在行业和公司的赚钱能力,一是自己的工作能力。

  曾让意大利人引以为豪的时尚业(纺织、服装、皮鞋、皮具),从2008年到2010年,整个行业的销量下降了三四成,破产关闭企业多达1900家,失业人数明显增多。且不谈中国的纺织业抢了意大利企业的多少饭碗,光是西班牙的ZARA和日本的优衣库,就已经分别让企业主成为该国的首富。我所在国家的技术高、资金雄厚、产业掌控能力强,你就要跟在我的屁股后面干活。利润自然是我拿大头,你拿小头。

  国家的实业由此拉开差距,在产业的激烈竞争中,拼的是创新、技术、对产业链的管理能力,这就对人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

  回过头来看中国曾经辉煌的产业,钢铁冶炼、重工业制造、温州的打火机、珠三角的制造业、深圳的山寨手机厂,这些如今要么利润率大幅下滑,要么倒闭迁出。产业的变局中,作为职场人,是成为产业变革的被动受害者,还是成为行业变迁的弄潮儿,这期间的差距是巨大的。

  几年时间内,一个行业可能就出现兴盛或者衰落,在经济动荡中想要过安逸日子,只会是一条死胡同。不断的学习、人脉培养、职场训练、外语培训等等,会成为职场的主旋律。

  正如牛刀所说,中国最后能保住财富的人是从事实业的人,他们才是社会财富的最终创造者。

  世界经济变化的15个关键指标

  信心指标

   意大利十年期公债殖利率:上限7%

   西班牙十年期公债殖利率:上限7%

   美国十年期公债殖利率:低于3%

   VIX恐慌指数:在50上下能够回档

   黄金价格:留意非理性飙涨

  景气指标

   美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不能低于50

   欧元区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不能低于50

   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不能低于50

   美国第三季GDP成长率:不能衰退

   中国第三季GDP成长率:不低于8.5%

   中国CPI年增率:能降到6%以下

  需求指标

   国际油价:回升到每桶90美元以上

   CRB商品指数:停止向下探底

   BDI波罗的海指数:回到1500点以上

   美国失业率:降至8%以下

 

 .........

 
     
网站首页 | 法律声明 | 关于我们 | 服务范围 | 联系我们  ICP14050052号-1  北京朋信缘和会计师事务所(普通合伙)